|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沒得選?中國制造業的"內卷"像癌症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前言


2019年中美貿易沖突拉開戰端。當時有一種代表性的看法:特朗普是個商人,並非職業政客,只要滿足他的家族企業利益並給支持他的選民們一些小恩小惠,貿易沖突自然會停止。沒過多久特朗普長女Ivanka的珠寶品牌就在中國熱賣,但是熱鬧了沒多久,中美之間就開始互相提高關稅。

疫情和俄烏沖突爆發後,美國加速全球產業鏈的中國替代計劃。彼時又出現一種代表性的觀點:沒事,越南印度墨西哥的基礎設施太差,產業配套,技術人才完全跟不上,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不可撼動。


背景

現在制造業產業鏈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轉移出中國印度越南墨西哥的制造業正在迅速崛起。而一些樂觀人士認為:中國極度內卷的市場培育了一大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隨著這些企業出海,習慣了996的中國制造必將“卷死”只知道休假和罷工的歐美公司,中國制造必將在國際舞台再創輝煌。

實際上這次做出樂觀判斷的是絕大多數人,其中也包括我尊重的學者和真正的專家。我並不是否定這個判斷,只是嚴重質疑“內卷”的作用。因為“內卷”是一種低水平的過度競爭,是拼蠻力,不走腦子的做事方法,長期“內卷”只會扼殺企業的活力。因此不值得為“內卷”唱贊歌。

核心觀點

“內卷”是一種低水平的競爭;

“內卷”只是表象,是結果,“內卷”的根源是不合理的社會資源分配機制;

“內卷”就像癌症,內卷的環境可能產生幾個行業巨頭,但是會造成整個產業生態脆弱;


中國制造業若出海後繼續大規模“內卷”,輕則算不正當競爭,重則會引發更大范圍的貿易爭端;

既然出海的目的是“不卷”,為什麼不能把精力放在更有意義的競爭上?

打一個比方:經過了12年的寒窗苦讀,你考上了一所還不錯的985大學。畢業典禮上學生代表講話——感謝班主任這麼多年的付出,都在感慨高中三年的“內卷”鍛煉了堅強的意志品質,打下了堅實的基本功,相信在未來更大的舞台上,莘莘學子能夠再創輝煌... ...這時你勇敢地站了出來,回懟台下的所有人說:“高中這三年‘內卷’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付出,但凡家裡有點門路我也不會選擇‘內卷’高考。沒有這三年的‘內卷’,我們會成長得更加健康也更富有創造力,我們會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愛好發展出獨特競爭力。過去的三年裡雖然刷了很多題,但都是考綱的范圍,涉及的知識面太窄,所以對未來的競爭沒有幫助... ...希望校方和社會各界不要再美化‘內卷’,不要再用‘內卷’精神毒害學弟學妹了... ...”


中國制造業的“內卷”和教育的“內卷”是同構的,“內卷”有百害而無一利,因此中國制造業出海首先不要指望通過“內卷”贏得訂單,其次要反省過去形成的“內卷思維”,最後要徹底改掉“內卷習慣”。

“內卷”不值得炫耀更不該提倡

“內卷”是低水平的“拼”

優秀的公司和企業領導者都是很“拼”的,比如愛迪生,稻盛和夫,傑克·韋爾奇,喬布斯馬斯克甚至都存在“自我剝削”的傾向。但是他們的“拼”是為了實驗新技術,測試新方法,開發新產品。目標是顛覆性的創新,而不是加班趕工賺辛苦錢。

很多“內卷”厲害的公司確實非常善於控制成本,內部管控制度也非常完善。但是靠“內卷”完善起來的管理體系往往伴隨著嚴重的內耗並阻礙創新。十幾年前我服務過一家手機公司,工廠庫房發現手機膜的入庫出庫和損耗數老是對不上,後來發現原來是車間操作員經常會“順”幾片出廠,然後賣給貼膜的商販賺點兒小錢。因為是原裝的貼膜,所以質量很好,在貼膜市場上也很受歡迎。雖然這些手機膜不值幾個錢,但是有損耗就影響部門KPI,小偷小摸的風氣也不能助長。於是在物料交接的過程中就多了若幹道盤點並簽字的手續:從庫房到車間要當面點清並簽字,車間班組長發到每個操作員也要當面點清並簽字,每次清點都有數千張,點錯了還要再查一遍,耗時10分鍾左右。雖然成本控制精確到了“角”,但代價是每班每人10分鍾的時間成本。

不少大企業對KPI的考核極其精准,恨不得把每個員工都作為成本獨立核算的個體。由於KPI和收入直接掛鉤,團隊之間既制約又合作,那麼部門和個體必然互相防范。比如每次郵件、報告、會議總結,都要字斟句酌,避免被人抓到把柄,時刻想好如何甩鍋。這種管理制度就是典型的“內卷”的結果,雖然能夠把每個人的成本都控制到最低,但是內耗嚴重,極端不利於創新。采取這類管理策略的公司全世界到處都有,只是程度不同。傳統行業和大公司居多,中國和東亞地區居多。不止中國企業受內卷文化之苦,日韓越新加坡等“儒家文化圈”的企業都是如此,所以在卷死的路上有‘宿敵’作伴,有何懼哉?這也是東亞文化的特色之一。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34...8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9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025 秒